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 物价 的影响,日本近二十年有几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经济一直不振?

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 物价 的影响


1、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 物价 的影响


中国人民币没有放开自有兑换,这样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小,日本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美元不1样,美国量化引起美元贬值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都涨价,中国主要进口粮食以及原材料,这样就输入性通货膨胀,我们国内也不停的发货币,现在通胀也是很厉害,尽管CPI不高,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涨了好多,当然有些东西也便宜了,特别是电器类的东西!。



2、日本近2十年有几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经济1直不振?


2次,1次是2001年房地产泡沫之后,1次是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


个人觉得房地产那次效果还行吧,现在这次可能是因为全球都在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竞争,所以相比国际环境,日本的政策效力很弱,依然不能阻止日元对于美元或其他货币的升值预期。



3、为什么说美国日本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的依赖性很强


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购买国债等措施,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并解决通货膨胀等问题。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1,其宽松量化货币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原因如下:


1.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美国和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大量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对货币政策非常敏感。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引导投资者增加投资,并刺激经济活动。


2.国际地位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和日本是全球两个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之1,而它们的货币政策也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美元和日元是国际贸易和汇率的重要货币,它们的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全球商品价格和贸易。


3.经济结构的特殊性:美国和日本的经济组成结构都有其独特之处。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而日本则主要依靠出口贸易。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高于财政政策,而这就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之1,它们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因此,它们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的依赖性也就随之增强。



4、量化货币宽松政策的概念释义


量化宽松是1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舒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在部分准备制下,银行保持1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其余的资金可作贷款之用。从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增加的存款,银行可通过借贷,再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即存款倍数效应(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设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是10%,量化宽松每创造$10,000,可产生的最终货币供应为$100,000。


量化宽松向本土银行同业市场提供充足流动资金,大大降低借贷成本,最终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体经济运作。1般来说,量化宽松可支持整体经济,并“有助纾缓或遏抑经济逆转的影响。”


虽然被形容为“开机印钞票”,但量化宽松通常只是调整电脑帐目。1个国家要实行量化宽松,必须对其货币有控制权;所以,举例,欧元区个别国家不能单方面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当以减息来增加货币供应行不通的时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0的时候出现。其中,日本银行于2000年代初期实行量化宽松以对付通缩。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的伯南克以量化宽松手段应付。英国也同样以量化宽松作为金融政策以减低金融危机的影响。


最先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是日本。在2001年日本央行作出了这样1个惊人的举措,他们采用了1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0利率基础上实行的进1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应对出现的通货紧缩,而在此之前并没有哪个国家尝试过这种政策。其做法是将大量超额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中,使长短期利率都处于低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对抗通货紧缩。



5、为什么欧洲央行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不美国大约晚了6年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


外媒称,法兰克福与华盛顿的时差是6小时,但欧元区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有时却是6年,这是欧洲央行推出非常规货币刺激措施与美联储2008年末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间的时间差距。欧洲央行上周通过的这1计划的目标是刺激疲软的欧洲经济:提高通货膨胀率,推动经济发展。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1月25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22日宣布欧元区从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每月600亿欧元的国债和私债购买计划,这是向欧元区金融命脉注入流动性,数额逾万亿欧元,目的是应对持续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使通胀率接近2%的目标。


在这6年时间内,美国经济摆脱了大衰退。2008年美国GDP下降2.8%,但是截至去年9月,经济增长2.7%。2014年创造就业岗位295万个,失业率连续5年下降,现在维持在5.6%。英国去年经济增长3.1%,失业率下降至5.8%。


而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却在蹒跚前行,看似已经停滞:2014年第3季度增长0.8%,在西班牙等国家失业率仍然高居不下(23.7%),物价下跌程度令人警惕(下降0.2%)。这让人担忧欧洲经济会“日本化”,日本经济低迷状态已经持续了20年。


报道称,自从危机爆发,欧洲央行、美联储、英国和日本央行都采取了各自的应对措施:降低利率、购买资产、银行存款负利率等等,以确保流动性,避免金融系统瘫痪。欧洲央行保留了1颗子弹:大规模购买主权债券。


这1政策的风险之1是会导致通胀,但是只要能创造就业,美联储认为这个风险就不足为忧。以德意志联邦银行为基础和仿照对象的欧洲央行却成为通胀梦魇的囚徒。根据欧洲央行的法规,必须维持欧元的价值和物价的稳定。但是对通货紧缩的恐惧以及物价持续下跌打击经济,迫使德拉吉采取行动。


其实最深层次的困扰是怎样的政策组合才最有效,是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还是欧洲传统的紧缩政策?以及欧洲央行在模仿同行方面为何晚了这么久。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胡利安·库韦罗认为造成这个迟缓的原因在于两个货币机构的法规不同、经济结构不同、职权不同,其他央行只需购买1个国家的债券,而欧洲央行决策需要征得19个不同国家同意。


专家指出,美国的刺激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货币从天而降,降低了个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美国的融资渠道市场占80%,银行占20%,而欧洲的比例正好相反,这很可能会使欧洲央行的政策效果受到限制。此外美国还有财政刺激政策辅助,最后美国走上了增长道路,通胀率也没有高涨(0.8%),现在美联储正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而在日本,相似的政策却不能避免让国家陷入经济滞涨。


英国班戈大学经济学教授圣地亚哥·卡尔沃表示,在欧元区,这种流动性注入“将降低债务成本,让欧元贬值”,他同时指出,如果没有财政措施配合和改革,政策效果将是有限的。库韦罗认为,德拉吉的举措将推动欧元区经济发展,让通胀率接近2%,其他分析人士认为,它将推动通胀率上升0.5%-1%。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洲央行在2010年或2011年推出这1计划,欧洲就不会经历破坏力如此巨大的2次衰退,利用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间接支持了成员国的政府债务,如果这发生在两年前,就可以避免投资者惊恐撤离、不再购买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危机国家的国债。欧洲央行应该在危机爆发后就采取行动,但是它对形势严峻程度估计不足。现在德拉吉的流动性注入是对传统教条者的挑战,但在2008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经说过,量化宽松在理论上行不通,但在实践中行得通。



6、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什么无效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Easing,简称QE)是1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0利率或近似0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1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1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