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为什么A股市场新股就是不败?为什么有炒新的人?所有人都在赚钱那谁在炒新中亏钱?为什么会新股不败?有那么多人愿意挨套么?
1、股票市场为什么A股市场新股就是不败?为什么有炒新的人?所有人都在赚钱那谁在炒新中亏钱?
新股发行价是承销商根据市场的情况和网下机构共同确定的,一般价格比市场同类股票要低。 上市时,这些机构为了赢利,会高开并在一个阶段做高价格,中小散户往往会上涨时跟风买入,一旦机构到了派发时,股价会疲弱,中小散户成为套牢群体。 因此新股很少破发,我93年来做股票来记忆中首日破发的股票好像只有601111中国国航,那是2006年6月18日中国国航发行价
2、80元,首日开盘
2、78元(破发)最高
2、81元,最低
2、74元,收盘
2、80元。!。
2、为什么会新股不败?有那么多人愿意挨套么?
新股不败说的是新股上市首日或多或少都有涨幅,但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发生变化,前些交易日已经有多支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比如中国西电、二重重装、中国一重等。 上市后炒新股的收益也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建议谨慎参与。
3、新股,不败的神话
也要看什么时候啊,在大跌的环境下,那些中签的人都不会转账购买,你看看前面大跌的时候上市的股票,都是连续下跌。
4、香港人为什么不打新股
香港人之所以不打新股是因为 一、首先是与港股“打新”缺少赚钱效应有关。A股市场投资者之所以热衷于“打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A股市场的“新股不败”。任何一只新股上市,都会受到市场的投机炒作,一只新股上市,“打新”收益少则翻番,多则200%、300%甚至更高,正因为“打新”收益丰厚,所以A股投资者“打新”乐此不彼。 但港股不存在新股不败。港股新股上市不仅不存在赚钱效应,有时甚至存在亏钱效应。比如,今年港股上市新股破发率超过80%,而首日破发新股也占比30%。正因为“打新”没有赚钱效应,因此,港股投资者也就没有了“打新”的热情。 二、其次,香港投资者对“打新”并不感冒,也与香港投资者的相对成熟有关。A股因为“新股不败”,所以投资者“逢新必打”,不论企业好坏优劣。但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在“打新”上要理性得多,只有一些好的公司,投资者认同的公司,才能获得投资者更多的认购。相反,一些不好的公司,则会遭到投资者的遗弃。所以,在“打新”方面香港投资者远不如A股投资者那样充满了热情。 三、其三,香港投资者对“打新”并不感冒也与他们对新经济公司上市保持慎重有关。虽然今年以来,港交所对新经济公司的上市充满了热情,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业绩亏损的公司上市。如最近发行的美团就是业绩亏损的新经济公司,而华领医药更是无收入的生科股。但从投资者来说,业绩亏损与无收入,这终究是市场的一大投资风险,所以,香港投资者对新经济类公司上市还是保持了足够的慎重,而不是盲目追捧。毕竟在香港市场上,并不乏新经济公司的上市,其中不少新经济公司的表现差强人意。 四、此外,最近一个时期香港股市的节节走低也影响到香港投资者“打新”的热情。毕竟自今年2月份以来,香港股市一直处于回调走势,这种回调的走势,只会进一步加剧新股上市后的破发效应,进而更加影响投资者“打新”的热情。
5、我国新股不败神话被打破的原因是什么,,从我国相关制度角度分析此问题.
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询价机制不合理、询价过程不透明、机构掌握定价特权、新股定价过高、市盈率过高、上市新股流通量小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政策的不合理和制度的不完善。表现在股价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为三高:高定价、高市盈、高圈钱。 高定价:《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通过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询价对象就是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股票的发行人肯定希望自己发行的股票能够卖一个好价钱。而主承销商则会尽力帮发行人联络询价对象,以期抬高定价。而对于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报价高并不能够对它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你来我往,卖个人情,就把价格抬上去了。而我们的政策和制度却保护了这种坑害股民的行为。 高市盈率:市盈率不合理就是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不合理,定价不合理。连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都说:“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存在很多缺陷,这除了市场机制失灵外,新股估值定价系统亦缺乏理性。很奇怪基金公司对于80倍、90倍、150倍的市盈率也可接受。”连权威人士都呐喊的问题怎么会一直不能解决。 高圈钱:发行人当然希望多募集一些资金,股票定价越高越好。从华锐风电的发行可以看到,其预计募集资金3
4、47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达9
4、59亿元,多募集资金60.13亿元。超过了计划的3倍。 一级市场上的虚假繁荣是以二级市场的失落为代价的。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截至年底有七成股价低于发行价,1/4的公司于上市当天即破发。圈钱最多的华锐风电在上市首日开盘即宣告破发,随后一路下跌,至2011年年底已较其发行价跌去6
3、63%。庞大集团更是刷新了新股中签率的记录:其IPO网上中签率高达2
1、57%,网下配售比例更是达到了闻所未闻的5
7、97%。所以庞大集团在上市首日即破发,当日收盘价为3
4、58元,大幅低于45元的发行价,“熊”冠新股;截至2011年年底差不多已跌去发行价的2/
3、 4月1日,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强化信息披露、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推行存量发行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等几个方面着手,改革新股发行。我们希望制度的改革能给股市带来一点希望。
6、“新股不败”背后有多少散户被套
从桂林三金到四川成渝,“新股不败”的神话在此番IPO重启中得以延续。在其背后,是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规则造就的“首日爆炒”,是发行制度与相关交易制度之间难以对接的尴尬,更是A股市场估值风险积累的隐忧。 IPO重启以来,完成市场化发行的新股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首日爆炒”。其中,首单桂林三金上市首日涨幅达到8
1、87%,万马电缆和家润多的首日涨幅则分别高达12
5、48%和9
3、56%。目前,上述3只新股的市盈率均高达50倍以上,远高于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但从27日当天的收盘价来看,上述3只新股的最新价格也均低于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其中,首日涨幅最高的万马电缆27日收盘报2
5、43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了近2%。家润多跌幅则接近10%。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盲目参与“炒新”,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极有可能已经被“套牢”。 事实上,由于“首日爆炒”现象屡见不鲜,投资者“炒新”面临的风险长期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91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其亏损的可能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高达约60%。在2007年和2008年,“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甚至高达80%到90%。 即使是成长性、流动性较好的中小板,情况也不容乐观。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的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新股不败”的主要原因并非上市公司定价环节低估,而是一些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则,疯狂抬高股价,然后利用次日开始的跌幅限制逐步出货。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的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的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尚无股指期货定价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新、老股票交易制度的有别将使得新股上市不可避免地出现股价操纵现象。而由此导致的股票价格大范围偏离价值,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会大大积累中国股市的风险。